作者: 傑伊.辛哈, 香朵.普拉蒙登
譯者: 黃怡雪
出版社:光現出版
當然,因著科技的進步,不只是使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,環境中更是充滿著新興的化學物質。
台灣開始限制塑膠袋及塑膠吸管以後,在市場上也開始有一波減塑的新產品出現,
好比說紙吸管,或者大賣的不鏽鋼吸管、玻璃吸管等,但其實生活中常見的塑膠製品還是有很多。
我們可以說為了現在海洋環境的破壞,或是為了下一代更健康的環境需要,
但其實減塑更是為自己的健康生活邁出一大步!
帕雷托法則(Pareto Principle) :80/20 法則,八十%的結果其實來自於二十%的努力。
也解決大問題,應該先從問題的起源開始著手。
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從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行為開始改變,最後就能夠大幅解決塑膠污染的問題。
塑膠的特性:其實取決於聚合物鏈的長度和結構排列。然而大部分聚合物本身缺乏具備實用價值的物理性質。
大多數的塑膠製品其實都經過其他化學添加物,以改善製程,
使其最終產品能符合所使用器具的需要,如:彈性可塑、硬度、顏色、耐高溫,或抗紫外線等目的。
添加物的來源可是多的,除了常見的塑化劑外,填充劑、硬化劑、安定劑、阻燃劑、發泡劑等,
在我們隨意丟棄塑膠製品後,經塑膠製品風化或脆化後,又會從塑膠製品中釋放到大自然中,造成二次汙染。
此外,塑膠微粒更是新的環境問題之一。
從幾年前探討海洋生物誤食塑膠(當然現在問題依然存在),最近更常見的新聞諸如:
透過塑膠微粒隨著環境所形成的循環,已可以在魚體內、或是陸域生物、植物等,
如最近的新聞有在蘋果中亦可檢測到塑膠微粒的蹤跡、又如冰山、空氣中等等,早已經佈滿我們的生活環境。
也就是說,即使我們想說,海洋生物體內可能有大量的塑膠微粒,那就減少吃魚這樣(雖然也是一個辦法),
但其實還是太輕看這樣的議題。
塑膠微粒一般是用聚乙烯或聚丙烯製成(其他如:聚四氟乙烯、尼龍、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),
而它最可怕的地方還不只是如此,因為它的顆粒極小,會吸附更毒的汙染物在其表面上,
包括殺蟲劑、多氯聯苯、戴奧辛等等。而在生物體內生物累積作用、或生物放大作用。
事實上透過這本書,讀者會了解,塑膠製品有多大量的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,
我們所使用,甚至吃的、喝的東西、穿的、烹飪用的等,有許多都包含某程度的塑膠製品。
本書的第四章:讓塑膠從你的個人空間絕跡
可進行個人塑膠稽核(簡列如下供讀者參考):
一、把你的家分成幾個小區域
二、製作你的稽核表
三、開始行動!在家中進行評估—找出並記錄塑膠製品
四、塑膠分析:什麼要留下,什麼要拿走?
五、替代分析:我能找到無塑的替代品嗎?
但其實以上的檢核表,透過本書也可學習分辨到底有多少的產品(日用品),包含了塑膠製品,然而我們卻不得而知。
更需要提醒的是,在第四步驟篩選何者留下將是一個關鍵的選擇,本書的目的並不是讓我們把所有的塑膠製品完全丟棄。
而是透過了解以及認知到我們的生活習慣,和生活使用的日用品,藉由意識,而改變生活習慣。才是長遠之計。
結論是,透過這本書可以了解,更多塑膠的知識,把此書列為工具書實為貼切。
留言列表